“我手里的是一株55厘米高、8厘米粗的‘年功树’,打磨得很是好,全数切过芽……”1月25日晚,一场热烈的拍卖会在沭阳县扎下镇进行,掌管人手中的这盆盆景终究被人以11000元的低价拍走。
从客岁11月份起头,天天午时12点和早晨6点,这里城市定时起头两场拍卖会,上百名本地村民集合在会场,经由过程直播拍卖的体例,把盆景发卖到天下各地。1月25日晚,记者在现场切身感触感染到了拍卖会的热烈空气,现场“涨”声连连、“槌”声不时,延续4个小时的拍卖会上,4名掌管人轮流上阵,240盆盆景发卖一空。
在现场竞拍的都是本地的花农,春秋从20岁出头到60岁摆布不等,但不异的是,每一小我的眼前都架着两三部手机,同时在两至三个平台上架商品链接,直播卖货。“天天保底都能卖出500多万元。”刚在拍卖会上以4000元成交了3盆杜鹃花的村民徐维超高兴地说,“别看现场参与拍卖的只要咱们这几十个村民,但在直播间里,最少稀有万人在竞价。”
手机是新耕具,直播是新农活。在扎下镇,“花木+电商+直播”已成为每户花农的“必备手艺”。
23岁的胡康然是这场拍卖会的掌管人之一。“我的祖父靠着‘提篮小卖’、靠两条腿把花木种苗卖到了常州,父亲从卖花到做盆景,把几毛钱一盆的花草做成了工艺品卖出了好代价。而咱们这代人,经由过程对互联网的熟习和对花木的领会,完成了‘买天下、卖天下’。”胡康然告知记者。
沭阳县扎下镇党委布告相如斌先容,扎下镇经由过程“借台唱戏”,鼎力成长花木财产,已成为沭阳县高端苗木集散地。停止今朝,全镇已有超1.5万人处置花木买卖,花木财产慢慢向多彩化、品牌化、佳构化和游览化标的目的改变。(记者 孙旭晖)